酒店節操為何碎了一地:配套設施Low 安全問題日益突出
推薦 2019-06-04 10:06:17
母親被鋼化玻璃門炸傷20多天后,董女士才拿到如家莫泰酒店的和解賠償協議。
5月4日下午,董女士母親在沖涼時,入住莫泰酒店的浴室鋼化玻璃突然爆裂。四散的玻璃碎片把她腳劃了個口子,人也被嚇得不輕。在醫院簡單處理過腳背上的傷后,酒店建議她帶母親回酒店休養,美其名曰“酒店環境比醫院好”。
母親查出室性早搏病癥,需要手術治療,這時酒店卻“躲起來回避,電話都不給,一直在推脫”。20天后,告知她走司法程序。連這次后續檢查,都是董女士在醫院“大鬧”,酒店才被迫做的。
找警察、發微博、找媒體、找投訴機構、找消費者協會……5月28日之前,她在工商和消協的介入下,拿到和解書。這場歷時近25天的煎熬和曲折維權終于結束。
這場面似曾相識。一個多月前,西安女車主剛剛以坐在奔馳上“破口大罵”的方式,奪回了消費者的權益。
在中國,消費者維權從來都是人人平等。不論你是花幾百塊住酒店被炸傷,還是花幾十萬新買的奔馳汽車壞在大馬路上,大公司員工對你都愛答不理。但你呢,連維權的方式不體面都免不了被指點。
在維權上,每個旅人大概都有段血淚史。
沖著涼,玻璃就炸了
從游客變成維權者,董女士的身份轉折發生在深圳如家旗下的莫泰酒店。
受訪者供圖
“我媽媽打算沖涼,剛拿噴頭,鋼化玻璃門自己就爆裂了。”
酒店浴室玻璃們爆裂不是新聞,我們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會發現,2009年就有同類事件。正常情況下,浴室鋼化玻璃門的自爆率約在千分之三上下,在玻璃品質沒問題、正確安裝且沒有碰撞裂痕的前提下,基本不會出現自爆的可能。
而自爆發生,則意味著或是安裝不當,或是玻璃門較劣質,又或是受到外力出現裂痕。在以往的案例中,酒店多以千分之三的自爆率為回應,試圖撇清自己的責任。
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鋼化玻璃門具有安全隱患,酒店行業盡人皆知,為什么酒店仍在廣泛使用這種危險材料?答案不外乎節省成本。
控制成本無可厚非,但整件事情酒店對受傷客戶的態度,不僅失了風度,更失了應有的負責態度。
“我在醫院吵才住院”“醫生說要做手術時,酒店店長就去培訓了五天”“過去20天了,請我走司法程序”……董女士得到的酒店反饋是:拒絕受傷者進行深入檢查;承諾協商解決后一直拖延;20天后告知受害者“走司法程序”。
這種明顯推卸責任的戲碼在現實中常常上演——和董女士一樣,絕大多數人除了配合、等待,別無他法。在這次事件中,當事人首先想到的是報警,但除了在警局做筆錄外,沒得到任何有效反饋。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唯一知道的應對措施,因此失效后會更不知所措。
為什么不走法律渠道?“一個老百姓不能和這么大的集團去打官司吧?”董女士的顧慮在于普通平民和大公司打官司結果的公正性,再加上外地戶籍人在深圳打官司,可能會涉及管轄權限的問題。
旅游熱情很高,配套設施很Low
這次事件的主角莫泰酒店,原是一家獨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。2011年5月底,如家以4.7億美元價格收購其100%股權,莫泰成為如家旗下的商旅連鎖酒店品牌之一。行業第一吞并行業老五的這一舉動,讓如家將7天、錦江之星等同級別酒店遠遠甩開,客房數翻番。
而2011年至今,恰好是中國旅游業突飛猛進的時期,也是整個行業洗牌、重組的動蕩時期。尤其是酒店管理集團,都在忙著“火拼’拉攏加盟商鞏固地位,以防剛剛穩定的局勢在下一刻被“野蠻人”所攻陷。于是,中低端商旅酒店“服務差”“質量低”“性價比不高”的問題延續至今。
圖片來源見水印
國家旅游局發布的《2018中國大住宿業發展報告》顯示,經濟型(二星級及以下)客房數約為1039萬間、占總客房的67%;中檔(三星級)的客房數約為214萬間、占比14%。這意味著,絕大部分的酒店類住宿設施都屬于低端的檔次。
從更具體的城市來看,全國10大城市酒店類住宿設施的檔次分布:經濟型(二星級及以下) 占比重最大的城市是西安,為72%。中檔(三星級)比重最大的則是深圳。
酒店瘋狂擴張下的配套設施,終究沒能和人民急速膨脹的旅游熱情匹配上。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末,全年國內旅游人數為55.39億人次,較上年增長近11%。
配套設施檔次代表著服務水平。深圳如家莫泰酒店鋼化玻璃門爆裂事件,是商旅酒店的服務水平未能跟上其增速的縮影。
“人身受到傷害”,成旅游主要問題
旅游增速和配套服務的不匹配,是整個旅游行業都面臨的挑戰,繼而延伸出消費者的安全問題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,按照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服務類投訴的總數36.9萬件來看,旅游類的投訴比例非常之小。但從服務類投訴的整體趨勢來看,2018年平均每月9.2萬件投訴,到2019年第一季度,就超過10萬件。
并且,旅游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。2018年,全國消協組織共收到旅游類消費投訴8487件,占服務類投訴的2.3%,同比上漲1.23%。主要問題就是“人身受到傷害”。
旅游業高速發展,不僅是整個產業設施跟不上腳步,連監管機構都力不從心。
文化和旅游部5月30號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,“加大旅游市場重點案件督辦力度,督促處理涉旅投訴案件2000多起”。
另一組數據顯示,2018年,全國共檢查旅行社及其分支機構6.8萬次,立案3282件,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3481萬元,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108家。
你沒看錯,2000多起案件,近7萬家旅行社,108個經營許可證,是2018年一整年的結果。這和每到小長假,動輒近億的出行人次差距不是一點點。
旅游業高速發展和對應法規的滯后勢必會延續一段時間。好消息是,文化和旅游部目前已在各地設立旅游警察機構437家,工商旅游分局344家,旅游巡回法庭554家。
離酒店把節操和責任一同撿起來的時間,越來越近了。
相關文章
{{news.title}}
{{news.author}} {{news.timeFormat}}